在线留言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岩茶知识

浅谈福建的茶(说岩茶很到位)

发布日期:2008-03-22 22:09:08 访问次数:1329

    福建的茶是很有名的。现在都知道铁观音、大红袍了,可是几十年前一般人,特别是北方人并不知道。那个时候去北京,看见街上茶叶店卖的福建茶都是茉莉花茶,也许北方人喜欢的是浓郁的花香吧。不过,在福建,花茶是没人喝的。

  他们觉得花的香味过重,已经盖过了茶的本味了,他们喝的是乌龙茶。

  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而绿茶属于不发酵茶,最大的区别一个是醇一个是清,这也像人生一样,由清入醇,一般人一开始都喜欢喝绿茶,觉得清和温润,但慢慢地就会转而喜欢乌龙茶的醇厚。清人袁枚喜茶,他是杭州人,自然喜欢龙井,对乌龙茶则是“余向不喜武夷茶,嫌其浓苦如药”,但一次他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每斟无一两,上口不忍遽咽。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芳扑鼻,舌有余甘。一杯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说得正是这个道理。乌龙茶在福建分南北,南乌龙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安溪铁观音,而北乌龙就是袁枚所说的“武夷茶”,现在叫武夷岩茶。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福建一南一北的乌龙茶,一个是靠岩,一个是靠溪,倒是仁智双全了。

  一般茶馆喝茶,茶客喝乌龙茶多是铁观音,很少会点武夷岩茶的。一是岩茶不如铁观音有名气,二是岩茶的确有一种特别的味道,初次喝的人还真喝不惯。其实武夷这地方的茶可是大大的有名,17世纪风靡欧洲的正山小种红茶就是武夷山这个地方出产的,1610年就进入荷兰,1640年更远销英国。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林嫁给英王查理二世,带去了武夷红茶做嫁妆,至此饮红茶的习惯进入英国宫廷,然后发展成为所谓的红茶文化,殊不知这茶叶却是来源于中国武夷。当时福建的崇安(今武夷山市)极为繁荣,被称为“金崇安”,大约是说遍地是黄金吧。史载当时崇安种茶的盛况:“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逾种逾多。”

  武夷岩茶比起绿茶来,要醇厚,就是比起铁观音来,也还多了种“涩”味。大家说到岩茶的特点时,都会说“岩韵”,尽管也引经据典,但也还莫衷一是。其实,东西都是对比着来说的,没有对比,就显现不出差异,显现不出特点来。就乌龙茶来说,台湾的冻顶乌龙最好喝,这最好喝的意思就是最容易入口,不大喝茶的人,喝了台湾的冻顶乌龙也会觉得圆润甘甜,很舒服;接着再喝安溪的铁观音呢,又会觉得味道重一点;而喝岩茶呢,一般人就不容易接受了,觉得涩,并没有那么香。而实际上,这个“涩”,却正是“岩韵”的内核。

  能够喜欢涩的人,一定是不一般的人。从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来看,涩和滑真是一种辨证关系。表面上看,滑当然要比涩好,青涩显得稚嫩,不够流畅,但深里看,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又反转过来了,涩要比滑好,朴拙、内敛已经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了。这和写文章一样,一开始要求流畅,但这样的标准很容易达到,慢慢地,就会追求文章中的涩味,但这涩又不是生涩,而是一种“障碍”,不让你那么容易进入,而你一旦进入了,就会慢慢觉得它的厚重和好了。周作人的文章好,其中就有这么一个涩字。袁枚说龙井“味薄”,应该也是体会到岩茶的厚和涩吧。

  武夷岩茶的“岩韵”,它的涩味,一般人只知和它的地理环境有关,却不知和发现、欣赏它的人更有关。武夷山自古就是佛道名山,很多茶园都归寺庙道观管理,比如武夷山最著名的大红袍就归天心的永乐禅院所有,“从来名士能评水,自古高僧爱斗茶”,因而那些得道高僧对茶品味的喜好就会直接影响到岩茶的品质特点。有人很直接地把武夷岩茶的“岩韵”说成是“烂石”和“青苔”味道,初看觉得说得太白,但一想却也大有深意,让人想起王维的诗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的意境,而王维,正是被人称为诗佛的。想想那些道行深远的僧人,是不是都有一些枯寂的味道?而这,内在里应该也是和武夷岩茶的涩味大有关联的。[FS:PAGE]

  这福建的乌龙茶,慢慢地就从武夷山,流转到闽南。现今闽南以及广东潮汕地区,喝的叫工夫茶,这是茶的喝法。这流转,并不是树种的流转,大红袍是搬不到闽南的。流转的是制作工艺,就是说,不同树种的茶叶,用大致相同的制作方法制作出来。所以虽然同为乌龙茶,但其中的味道还是会有很大的差别的。如果说武夷岩茶重在“岩韵”,在它的涩,那么闽南的乌龙茶,就是它的香了。所以泡闽南的乌龙茶,鼻子是不能省的,一定要闻。闽南的乌龙茶里最有名的,当然是铁观音了。为什么叫铁观音?没有人知道,不过流传的有两个传说,一个是“魏说”,说是安溪尧阳松岩村一个姓魏的老茶农,虔心向佛,日日拜观音,梦中终得观音指点,得一茶树,醒来缘梦而行,果然发现一株特别的茶树,便挖来种植,这便是铁观音了。另一说是“王说”,说安溪西坪南岩的一个读书人王土让,偶然在书房边发现一株茶树,当然也是很特别的,就细心种植。后来他上京城,拜会当时的大名人方苞,送给他这茶叶。方苞闻一下觉得味很好,就转送内廷,乾隆喝了后大为赞赏,赐名铁观音。

  喝茶便喝茶,和传说没什么关系。说到喝茶,这乌龙茶的喝法,和绿茶红茶都不同。是需要用小壶泡的,倒不一定要用紫砂壶,有小白瓷盖碗和白瓷茶杯就行。一般一泡三杯,多少人喝都是三个杯子,杯子轮流用,不怕脏的。茶馆里泡茶有专门的小姐服务,“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或是“观音出海”、“点水留香”什么的搞得很神秘,唤作“茶道”,这些规矩都是从日本传到台湾,再从台湾传到大陆的。美其名曰茶道、茶文化,其实商业的味道倒很重,很有得荃忘鱼的危险。乌龙茶由武夷山到闽南,由佛道转到市井民间,其品也由涩转而为香。闽南人喝茶成癖,几乎人人都喝,因此也没有那么多形式上的规矩和讲究。早晨起来,洗漱完毕,一定要喝上一泡茶才能神清气爽的,要不然一天都没有精神。街头巷末、闽南建筑特有的骑楼下,三三两两的,都摆着茶具。这泡茶喝茶,已经完全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吃饭睡觉没什么两样了。或独自一人,或三两朋友,说喝茶便坐下,烧水泡茶,喝茶聊天,有事说事,没事闲扯几句,然后抬腿走人,就这么简单。不需要沐浴更衣焚香,也不需要正襟危坐,喝茶便是喝茶。

  茶文化当然是有的,不过它并不在那些仪式中,“日用百姓即为道”,这话是真真不错的。如果你去闽南,而又想要了解那里的茶文化的话,不要去茶馆,就直接到骑楼下的那些坐着喝茶的小老百姓中间,给他们上根烟,便可以坐下同喝,听他们用闽南话玩笑骂娘。这就是闽南的茶文化了。

工作时间

早9:00 - 晚18:00

周六日休息

18960606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