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茶人茶事 >> 正文

 


张天福与武夷岩茶


发布日期:[08-11-07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作者:吴怡仁 
                                                 
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历史上产生过茶圣,也出现过众多“称雄一方”的茶王。堪称茶界泰斗的张天福,《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列为我国陆羽之后,十大茶业专家之一,目前唯一健在的世纪茶人——百岁茶星张天福。他青年时在武夷创办第一个示范茶厂,用科学方法制造武夷岩茶,挖据传统名丛大红袍,将“口授心传”的岩茶和大红袍技术升华为文字,编写成册,为武夷茶经典文献,是武夷大红袍制作技术转承的第一人。一个世纪以来与武夷茶结下不解之缘。

武夷品俊  环宇同珍①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武夷茶历史悠久,商周时,闽濮族向周武王献茶,开始了茶事。民国《崇安县新志》载:“武夷茶始于唐、盛于宋元、衰于明而复兴于清”,武夷茶历经“三起三落”称誉海内,名振天下。
武夷岩茶脱胎于武夷茶,武夷山茶是乌龙茶的故乡,久负盛名的武夷岩茶,为丹山碧水增添了无比的辉煌,名丛大红袍称为“岩茶至尊”,为武夷岩茶增添了无比的神韵。
“山中土气宜茶,环九曲之内,不下数百家,皆以种茶为业,岁所产数十万斤,水浮陆转,鬻之四方,而武夷之名,甲于海内矣”②
十八世纪以来,“武夷之茶,不胫而走四方,岁运番舶,通之外夷。骎骎乎于域中而流于海外,开历史新纪元”③张天福赞之曰“武夷品俊,环宇同珍”。
清光绪年间为武夷岩茶全盛期,年产达数十万斤。此时茶市由下梅移至赤石。茶商经营者多为闽南、广州、潮汕等“三帮”。当时茶商在山置厂者通称为岩主,而岩主“往往在山设茶厂,山麓设茶庄,原籍地设茶号”的一条龙经营。同时,多数茶商又在南洋各地设行销售茶叶,生产兴隆,大获其利。为便于武夷岩茶行销各地,一度武夷山内茶厂围山林立。全山36峰99岩之间,岩厂达130余家之多,当时正岩奇茗,倍受青睐,大红袍等名贵名丛,更是价格翔贵,一旦货源紧销时,茶价几乎达到斤茶斤银之高,真有“然金可有,而名丛不可得”之势。
武夷茶曾一度衰落,清末已见不振,迨至民国更见衰落,其间如民国元年(1911)至三年(1914)每年平均输出为4000担,十年至十五年为3000担。十六年(1927)输出递减,尚有2500担之谱,十八年后以兵灾频仍,遂至武夷茶业一蹶不振。④
抗日战争时期,特别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由于战火蔓延,海口封锁,外运受阻,销售无门,茶叶生产大受影响。武夷山茶园荒芜,杂草丛生,岩厂倒闭,茶庄门可罗雀、无人问津,茶商茶农两廂困迫,茶叶大幅度下滑,茶业生产萧条,百业待兴。
就在这时,有志于茶叶事业的张天福、率领一批茶叶专家和仁人志士,负笈到武夷山,开展茶叶生产,开科研兴茶之先河。在武夷山麓企山,兴办福建省示范茶厂,建起全国第一所茶叶科学研究所。为恢复和发展武夷岩茶,献出其青春年华、毕生精力。今日的武夷岩茶的声名遐迩,茶业欣欣向荣,与张天福等老一辈茶人的辛勤劳动分不开,他们与武夷岩茶是功不可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张天福为《建茶志》题词;
②明·徐火勃  《茶考》;
③民国《崇安县新志》
④吴觉农《整理武夷茶区计划书》


科教合一、开创茶业

立志以农报国的张天福,1932年南京金陵大学毕业后,选定福建三大特产(茶、纸、木材)之一的茶业,作为自己人生的奋斗目标。为谋求福建茶业的发展。1934年11月由协和大学推荐,参加福建省政府考察实业考察团东渡日本、台湾考察,收集了大量的茶叶资料,编写了《台湾之茶业》。1935年福建省建设厅、教育厅决定创办福安茶叶学校与茶业改良场,委派张天福为筹备员。于1935年8月在福建著名茶区之一的福安,创办省立福安农校,在社口设立茶业改良场,张天福出任福安农校校长兼任茶业改良场场长。当时叫做“建教合一”,首开福建茶业科研与茶业教育之先河。到了1938年,在短短三年时间里,茶业改良场,在张天福领导下,白手起家发展到具有平地茶园、茶叶初制厂、场舍、宿舍以及侧候站等,设施齐全的茶叶科研和生产单位。福安农校已成为福建省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台湾茶业界泰斗吴振铎、茶叶大师林馥泉(原福建示范茶厂制茶所主任),就是当年福安农校首届学生。
张天福在闽东大山深处经营起他所理想的最先进的茶叶科研所和制茶厂。为实现他的理想,终年在福安茶业改良场与福安农业学校之间终日奔波,日夜操劳,使福建之茶逐渐走向繁荣。
1940年,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总公司联合在崇安创办示范茶厂,令张天福任厂长,领导创建工作,开辟茶园200多公顷,内山岩茶厂12个,设立岩茶2个制作所,建立机械初制、精制工场,运用科学技术研究岩茶,将岩茶工艺从“口授心传”升华为理论,编辑成书,为武夷岩茶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开展茶树品种、栽培、采制等试验研究和茶区调查推广工作。统辖全省茶叶各分厂和制茶所,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茶叶生产、科研、推广、销售相结合的单位。在此期间兼任“苏皖技专学校”教授,开办“崇安县初级茶业职业学校”,培养大批茶业人才。他利用办厂经验与教学研究,积极收集武夷岩茶有关资料,编写茶树栽培,茶业生产制造,茶叶运销等教材,以及整理武夷岩茶栽培制造资料,从“口授心传”升华为茶文化,指导林馥泉编写《武夷茶叶生产制造与运销》的划时代的文献。坚持走科学兴国的创业之路,开武夷岩茶走现代化之先河。

实业救国  武夷造茶

1937年5月1日南京政府实业部在上海成立中国茶叶公司。两个月后,芦沟桥发生了“七七事变”,点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之烈火。1938年,由于国家实施了茶叶统制管理,实行茶叶统购统销,提高了各地茶商、茶农的积极性。同时,国民政府为战争所迫,建设重点向西南内地转移。在战争处于相持阶段,国民政府为了未来的国家经济发展作了战时的部署。在重庆召开全国生产会议,并决定在西南地区择地建设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为全国经济发展,召开全国生产会议。
4月的一天,张天福见到《中央日报》一则会议通知的新闻,年仅29岁的张天福被推荐出席全国生产会议最年轻的代表。
立志实业救国的张天福,为了谋求茶业发展,正在“誉满国际市场的“坦洋工夫”中心产区的社口镇,福建福安茶叶试验场和福安农业职工学校主持并负责工作。得悉被推荐为代表的消息,感到荣幸!立即向省府农业改进处报告:“要参加全国生产会议,请另派场长主持工作”。立即离开福安,经广西桂林辗转到重庆。
1938年9月重庆会议结束后。农业部为了筹办中央茶叶试验场,要张天福带领茶叶科技人员去贵州湄潭,筹办茶业改良场,他对这项工作极为满意。在去中央经济部联系工作时,却遇到福建省政府顾问,曾任省政府建设厅厅长徐学禹。他是张天福的老领导,因福安茶业改良场隶属建设厅,故而相识。这次在重庆,他乡遇故知,改变了张天福的人生轨迹。
徐学禹开门见山地告诉他,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总公司,在崇安筹办一个福建示范茶厂,要你去筹办。
突如其来的工作变动,使他手足无措,一方是要去筹办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他觉得那是大有作为的新天地;一方是家乡建设对他的期望。认真思考后,决定回福建筹办福建示范茶厂。回闽途中突然接到农业部顾问邹秉文电报,称中央正在用人之际,要他回重庆。邹秉文的一片诚心,阻挡不了他的返回家乡的建设的决心。
1939年12月张天福来到设在永安的省府建设厅,拜见厅长包可永,厅长询问了全国农业会议的情况之后,谈了要在武夷山创办示范茶厂的计划,并说徐学禹已电告关于你的事。今建设厅通知,任命你为建设厅技正,并任命为福建省示范茶厂厂长。
1940年1月份,张天福负笈来到素负盛誉的武夷岩茶产区崇安(今改武夷山市),创建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公司合资的福建示范茶厂(武夷山市茶厂前身)。
福建示范茶厂总厂设在武夷山麓:下设福安分厂聘技师陈绍辉为副厂长;福鼎白琳分厂聘游通儒为厂长;聘陈椽为政和直属制茶所主任、秦光前为副主任;聘林馥泉(福安农校首届毕业生)为企山直属制茶所主任,星村制茶所聘吴心友(崇安县财委主任)为主任,等一批茶叶专家聚集在武夷山,为武夷岩茶的发展图强贡献力量。

白手起家  创建茶厂

福建示范茶厂总厂设在赤石,在其行政区里建筑了厂址大门,办公室、职员宿舍、萎凋室、机械工场、精制工场各一座。在设备上向神州电力公司铁工厂定制了大成式干燥机,克虏伯式揉捻机等制茶机械。把示范茶厂建成东南最先进的茶厂,实现他的机器制茶的理想。
为了使茶园便于管理,他将赤石以北的企山乡,金盘亭一带定为第一茶区,从赤石以南的下林洲,白沙洲、樟林洲一带划为第二茶区,此区域中建筑职员宿舍,工友宿舍,并将马厂洲划为畜牧场,建筑了宿舍、贮存室、厨房(食堂)、肥料储存室以及牛棚、羊舍、猪栏、鸡舍等,并在天游峰建立天气测候所。这样使福建示范茶厂具备了一个功能齐全,规划完整的现代企业的雏型茶厂,开武夷岩茶由分散的手工作坊到集体道路的先河。
在示范茶厂建筑奠基之时;福建省府顾问徐学禹为奠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基石文曰:“岩茶之源,仙植武夷,焙制精良,岩茶成规。以示今范,以奠礿基,盘石长久,亿万年斯”。
张天福早已认为“武夷岩茶不仅品质超群,而且在中国,乃世界茶叶发展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①来武夷山参加茶叶科研专家一致认为“武夷山实为一优秀植茶区域”。
示范茶厂的创办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在他努力下,先后得到李联标、童衣云、庄晚芳、陈椽、胡浩川、廖存仁以及学生林馥泉等协助。从崇安地方公产中拨给,佛国、庆云、竹窠、碧石、弥陀、清源、龙峰、桃花、桂林、宝国等10个岩茶厂,其中有专制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的传统岩厂,产量约可茶七八千斤。又先后购买洲茶种植地36亩,山坡地200亩,开辟种植新茶园,相继开展了茶叶生产的各项科研与试验,特别是利用碧石岩厂因原包头林垂清、陈礼乐是天心大红袍的制茶师傅,自己也制大红袍的经验,在直属制茶厂试验制作大红袍,还在竹窠制铁罗汉、佛国岩厂制不知春、碧石岩厂制不知春。其少量生产的大红袍名茶,不逊于传统的大红袍。②
1940年9月南侨领袖陈嘉庚回国,巡视福建到崇安,在县长刘超然陪同下,一行来到初建的福建示范茶厂视察,张天福拿出自己试制的大红袍名茶招待。贵宾陈先生对大红袍十分赞美。他说:“闽省武夷产茶之传,名闻中外,有最良者,称曰大红袍,今已得品尝,其名真不虚传。”还在《南侨回忆录》中写道:渡九曲溪后,见平坡园地,种茶树不少,围边多立木牌,写‘示范茶厂’如一小市,诸茶商及茶厂咸设此处。以武夷茶质之佳,若能以科学方法培养,则此茶业之利未可限量”。十分赞扬张天福之武夷示范茶厂之前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张天福《一年来福建示范茶厂工作》)
②(廖存仁《武夷岩茶》1941年岩茶制茶厂调查)

9 7 3 1 2 3 4 8 :


【奇苑茶业公司武夷岩茶商城】
大红袍
名丛系列
肉桂系列
水仙系列
正山小种红茶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汇款方式 | 网上预订 | 在线帮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咨询电话: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本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闽ICP备05000867号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