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武夷茶文化

茶叶产品

名人名茶

岩茶制作

网上留言

返回国家标准目录

             

 标 题:中共武夷山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编    号:武委〔2005〕64号

公告日期:2005-06-10           转自武夷山公众信息网

中共武夷山市委 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各乡(镇)、街道、场,市直有关单位,各茶企业:为充分发挥武夷岩茶的传统优势,加快茶业产业化,重振武夷岩茶雄风,促进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经研究,现就振兴武夷山大红袍,加快茶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坚定不移地推动茶产业快速发展,振兴武夷山大红袍
1、认识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现实意义。武夷岩茶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中吸纳大量用工,有效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民增收,并将农业、工业、旅游业三大产业发展密切连接在一起。同时,武夷岩茶产品特别是武夷山大红袍在旅游六要素之一“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效地满足广大游客对旅游特色商品的需求。因此,加快茶产业发展,对于打造特色经济,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地方财源,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等具有重要作用。2、分析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市茶产业发展必须突破四大瓶颈:一是品种和品牌矛盾。品种众多、品牌缺乏,亟待整合规范。二是传统和现实市场矛盾。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市场研究滞后,茶叶制作亟待改进。三是量和质的矛盾。片面追求茶叶产量和数量的增加,忽视茶叶品质的提升,茶叶生产质量亟待提高;四是投入和产出矛盾,人、财、物上投入相对较多,但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综合效益不明显。3、树立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坚定信心。经过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发展,武夷岩茶产业在产品品牌的打造、生态环境的保护、茶叶品种的改良等方面已奠定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形成了发展所需的技术、人才和销售平台,具备了产业提速发展的条件。目前,我市已成为全国唯一的“中国茶文化艺术之乡”;全市现有茶园9.81万亩,年总产量6315吨,总产值达1亿多元;有12个乡镇、街道、农茶场、76个行政村种植茶叶,涉茶人员达4万余人;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133家,初制厂近400家;有武夷岩茶全国销售网点400多家、武夷岩茶专卖店28家。

二、准确定位我市茶产业发展之路
4、茶产业发展定位:积极顺应有机食品的消费潮流,围绕有机茶食品的生产,下大力抓好茶园的施肥、施药管理,茶叶生产设备的改造及加工工艺的改良。以提升茶产品质量为核心,努力使武夷岩茶成为集先进性、科学性、营养性为一体,引领消费的高端食品。同时,进一步转变宣传和促销理念,立足市场,以 “武夷山大红袍”为主打品牌,把这一品牌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知名品牌,促进茶产业的发展。三、明确我市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5、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态为依托、以提质为核心、以增效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加快茶业龙头企业培育,实施品牌战略,完善茶叶生产、加工、管理、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逐步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化、规模化、加工企业现代化、生产标准化和销售品牌化,全力做大武夷山大红袍品牌,推动我市县域经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6、目标:按照“中部武夷、星村带头发展,南部兴田、华侨农场不断壮大,东、西、北部快速跟进”的思路,稳步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力争至2020年新发展茶叶种植10万亩,使全市茶叶面积达20万亩(具体种植规划见附件)。同时,以岩茶销售市场开拓为重点,提升企业发展规模,着力打造企业、产品品牌,拓展销售网络,提高武夷岩茶市场竞争力。

 近期(2005-2010年):新发展茶叶种植2万亩(其中发展有机茶种植0.5万亩),完成新增产量1200吨,新增产值7200万元;新引进或培育茶叶规模企业5家、龙头企业1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个,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称号3个,南平市知名商标20个;完成茶叶专业市场建设1个;设立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的茶叶经销网点100家。

中期(2011-2015年):新发展茶叶种植3万亩(其中发展有机茶种植0.75万亩),完成总产量1800吨,完成产值10800万元;新引进或培育茶叶规模企业5家、龙头企业1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个,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称号4个,南平市知名商标30个;设立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的茶叶经销网点200家。

远期(2016-2020年):新发展茶叶种植5万亩(其中发展有机茶叶种植1.25万亩),完成总产量3000吨,完成产值18000万元;新引进或培育茶叶规模企业5家、龙头企业1家;争创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1个,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称号5个,南平市知名商标40个;设立全国各大中心城市的茶叶经销网点300家。四、加快茶产业发展的策略
7、建立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以建设“自上而下、内外协调、高效运转”的组织保障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茶产业组织领导。“自上而下”即:实行市五套班子领导、市直部门挂点茶企业制度,与茶企业“结对子”,保持与茶企业的经常联系,听取茶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帮助茶企业协调解决问题。同时,建立茶企业发展例会制度,定期分析研究不同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措施。市一级机构以抓好茶管会自身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茶业管理委员会职能,突出抓好茶管办组织机构建设,切实增强茶管办对全市茶产业的规划、指导、协调、监督职能;乡(镇)、街道一级,依托各乡(镇)、街道农技站设立茶叶管理机构,并确定一名副职领导主抓茶叶生产管理和销售。“内外协调”即:一是抓好茶业同业公会建设,进一步对茶业同业公会人员进行调整和充实,切实发挥茶业同业公会在开展行业自律、组织对外营销、推进诚信经营、维护市场公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茶产业发展。同时,在武夷山大红袍销售区有重点、分步骤地推进茶业同业公会分会的建设,在北京、济南、厦门、广州分会成立的基础上,通过市财政对茶业同业公会分会建设每年2000元的资金补助,进一步加快茶业同业公会分会的组建,力争于2010年前完成上海、深圳等中心城市12个分会的组建。二是抓好茶叶对外营销专业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和考察,从我市现有茶人、机关干部及有志于从事茶叶营销的人员中,发现、精选一批武夷岩茶营销人员,受聘于市茶业同业公会。市茶业同业公会要与他们保持经常性联系,并设立专门的人员管理档案。同时,根据我市茶叶市场开拓要求,适时组织茶企业开展对外营销活动。三是抓好茶叶市场整规队伍建设。从工商、质监部门抽调相对固定人员与茶管办人员共同组建一支整顿和规范茶叶市场专业队伍,被抽调人员纳入茶管办管理,承担起全市范围内茶叶市场的整顿和规范工作,分阶段、有重点地对茶叶市场开展清理和整顿。

8、建立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市财政一次性注入启动资金100万元,后以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使用费每年的提取为补充,逐步做大基金总量。基金主要用于培育和扶持规模茶企业、扶持茶企业争创品牌、规范茶叶市场、推动有机茶种植、促进茶叶市场营销、武夷山大红袍注册证明商标的推广使用等。二是充分发挥茶业同业公会行业自律的作用,引导茶企业筹集各类资金,所筹集资金主要用于茶业对外营销专业队伍的组织管理。

9、建立多层次的人才保障体系。茶叶种植、加工、管理、销售等各个环节需要多层次的人才支撑,为加快我市茶产业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茶业人才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一是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加快茶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请进来”即:由市人才交流中心、“数字武夷”上设立茶业人才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向茶企业提供人才信息,并帮助企业引进人才;“送出去”即:把有一定茶叶种植、生产、管理、营销基础且具备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员送到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深造。二是实施全方位的茶业从业人员培训。建立培训制度,将茶叶生产人员、销售人员(含茶艺)、导游人员等相关从业人员纳入培训规划。每年定期举办培训班,强化从业人员生产技术、销售业务及对外宣传等方面知识的学习。

10、建立社会化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积极做好茶叶病虫害测报、防治服务,建立健全市、乡、村茶树病虫害测报网络,组织测报人员深入茶园掌握病虫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调动和组织茶叶病虫害防治服务力量,依托各乡(镇)、街道茶叶管理机构,指导茶农做好茶园病虫害的防治,根治农残现象。二是加快检测中心的建设,为茶农、茶企业和茶叶经销商提供全方位的茶叶产品质量检测服务。逐步实现生产、加工、贮运、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和可溯性管理。三是发挥茶叶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依托“数字武夷”,逐步把茶叶信息服务体系向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和营销大户延伸,使茶叶信息服务真正进入千家万户。四是大力发展茶业同业公会、分会及茶协会等茶业社团组织,发挥其在连接小生产与大市场,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五、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1、坚持依法治茶。要充分发挥已取得的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作用,着力围绕“武夷山大红袍”的宣传,建立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使用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茶企业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识和“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同时,做好武夷山大红袍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引导茶企业按国家质量标准规范茶叶的生产和制作,并建立茶叶市场质量定期检测制度,向社会公布检验结果,确保武夷岩茶质量;要加强茶叶生产及市场的监督力度,在度假区设立市茶叶产品质量检验鉴定工作站,依托市场整顿专业队伍,建立和完善打假举报奖励机制,全面加大武夷岩茶市场的监管力度,突出抓好本地茶叶市场的打假工作,进一步净化武夷岩茶市场。

12、大力加强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我市茶园多为茶农自发开挖建设,茶园的道路、喷灌(管灌)设施、护坡等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脆弱,高标准建设的茶园屈指可数,影响了茶园单产的提高。因此,要实现茶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茶山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通过制定茶山低产改造的扶持政策,引导和指导茶山业主对茶园实施高标准改造,力争用5至10年的时间完成全市现有的茶园基础设施改造,并建立高标准茶园改造示范片10 处2000亩。今后农业综合开发、山地水利等项目申报时,要对茶山予以优先安排。

13、全面提升茶产品质量。在茶叶供大于求的市场背景下,要切实转变片面追求茶园面积扩张的观念,把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落在茶产品质量的提升上,实现茶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是搞好茶叶种植区域布局,明确各茶类的适应区,引导农民科学发展;二是要加快茶叶品种的更新改造步伐,潜心研究市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规范栽培管理和加工技术,提高茶叶品质。力争于2010年前完成老品种、老茶园改造3万亩;三是要加快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的生产,严格按照国际通用的有机茶生产标准,全面加强茶叶的质量、安全、卫生管理,积极推广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治病虫害技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ISO9000质量体系、ISO14000环保体系、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建设。

14、实施科技兴茶工程。突出抓好茶叶科研机构、基地建设、茶叶科技人员的培训以及茶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一是整合。对全市现有的茶科研机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搭建起以市茶科所为龙头,以茶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为纽带,以茶叶民营科研力量为重要补充的茶叶科研体系。二是培训。以组织开展茶叶科技沙龙、聘请茶叶专家授课等多种形式,将茶叶科技人员纳入培训,提高茶叶科技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要全面加大茶农及茶叶制作人员科技培训力度,强化科学种茶、制茶意识,提高茶园管理和茶叶制作水平。三是推广。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通过制定茶叶科技推广和应用的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促进茶叶科技应用和推广。四是基地。结合茶博园项目的提出,以市茶科所为主体,投资商以资金、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开发,力争2010年前建成集茶树品种选育、茶园管理、茶叶生产加工、茶文化旅游多功能于一体的茶叶研发基地,为茶叶科研提供支撑。

15、继续强化营销手段。一是改进加工工艺。在执行武夷岩茶质量标准和保持自己传统特色的同时,研究潜在市场,区别对待消费群体,实现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二是抓好宣传促销,突出宣传武夷山大红袍健康养生的功效,以简单、易懂、易记为原则,策划制作内容统一的宣传画册、VCD光盘。同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充分发挥旅游优势,大力宣传武夷山大红袍。三是不断扩大武夷山大红袍的销售区域,突出重点,持之以恒地办好大红袍茶文化节,将茶王赛、茶歌舞、茶艺表演、茶叶展销、茶之旅等茶文化活动作为开拓武夷岩茶市场的有力抓手,紧密结合,有效提高武夷岩茶的知名度,扩大销售区域。

16、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多种办法,积极进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使广大茶区、茶农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同时,进一步加强茶园开发规划管理工作,以“严格审批、适度开发”为原则,严格控制在九曲溪上游、西溪流域上游、小武夷公园开发茶园,严禁在风景区内开发茶园;大力实施茶区薪炭材改革,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引导茶企业使用新型燃料制茶,改进传统的茶叶生产方式,切实保护茶叶生态环境,使名山、名茶、名牌与双世遗品牌成为有机整体。

17、大力弘扬武夷茶文化。武夷茶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茶艺、茶礼、茶道、茶歌舞发掘整理以及茶养生学的研究,赋予了武夷茶文化更为博大精深的时代内涵。大力弘扬武夷茶文化,对推动和促进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是挖掘整理武夷茶文化,做大武夷茶文化旅游产品。对已有的茶文化旅游项目,要不断推陈出新,在做精、做深上下功夫,要进一步丰富茶文化表演节目内容,对大红袍旅游线路(祭茶仪式)实施“精品化”改造,同时抓紧开发茶宴、茶保健养生等项目。二是借势推介宣传武夷茶文化。充分利用我市旅游区的优势,把武夷茶文化作为武夷山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武夷山旅游推介促销活动相结合,共推武夷山,共打大红袍。三是规范导游员、茶艺人员解说,市茶管办、旅游局负责制作内容统一的武夷山大红袍宣传解说词,并将宣传推介内容纳入导游员、茶艺人员的培训课程,进一步规范导游、茶艺人员解说。六、扶持茶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18、设立茶产业发展基金,用于扶持茶产业发展。茶产业发展基金由市茶管会统一协调安排,专款专用。茶叶生产重点乡(镇)、街道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比例,用于支持茶产业的发展。

19、实施品牌战略,鼓励茶企业争创各级各类名牌产品,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省名牌产品或省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的奖励。

20、对2005年以后获得省级以上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茶园面积不低于300亩(以证书确认的面积为准)的茶企业,给予一次性1万元的奖励。对2005年后获得省级以上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认证企业给予5000元的奖励。

21、林业部门要结合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认真及时做好茶山登记确权工作。同时,要加快薪炭材改革步伐,积极向有品牌、有规模、经营能力强的企业倾斜,对薪改实行补助。

22、鼓励茶企业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贴、“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凡于2006年前申请使用“武夷山大红袍”证明商标的茶企业,可免费使用证明商标一年。以企业年度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贴(以下简称标贴)的数量为依据,对使用标贴的企业实行返还优惠,凡一年内使用标贴5?10万枚以上的,按5%返还;凡一年内使用标贴10?30万枚以上的,按10%返还;凡一年内使用标贴30万枚以上的,按15%返还。

23、对一些前景较好、效益突出,有市场、守信用的规模以上企业,金融部门要确定年优先贷款的基数,市财政予以贴息。同时,对被市政府授予全市个体私营纳税大户的茶企业,金融部门要在行业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供最大限额的贷款。

24、在我市投资新办规模以上茶业企业,享受武夷山旅游生态经济创业园税收优惠政策,即:对年上缴税额达50万元以上的规模茶加工企业,自企业投产之日起当年至第五年在上缴税额的增值税中地方财政所得部分的20%奖励给企业,若企业上缴税额中的增值税超过150万元以上的,其超出部分的增值税地方财政所得部分按30%奖励;超出300万元的部分,按50%奖励,超出500万元的部分,按80%奖励;超出800万元的部分,按100%奖励。

25、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鼓励企业通过申报专利技术对武夷岩茶实施品牌保护,对获准使用武夷岩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标志、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和拥有茶园面积100亩以上的本市茶企业,申请并通过外观设计专利的,市科技部门给予每件500元的奖励。

26、对茶企业以企业自身的名义上中央电视台做武夷山大红袍宣传促销广告,市政府根据不同情况予以奖励。

27、鼓励各级各类企业承办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等各类茶业赛事、节事活动,鼓励茶企业参加各级各类茶业赛事、节事活动。对积极承办、参与各级各类茶业赛事、节事活动的企业,市政府将视不同情况予以奖励。

28、对企业筹建茶叶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市政府给予设备购置资金补助和人才方面的支持。

29、对市外开办武夷大红袍专卖店、依法规范经营的茶企业和个人,市政府予以免费授牌。

中共武夷山市委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

200569

主题词农业  茶产业  发展  意见                                                  

  抄送:市人大、政协、纪委。存档(4                                                 

 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569日印发

 

2005年至2020年全市茶叶种植规划>>>

武夷岩茶现状

◆  2004年春茶产销情况

◆  茶树品种结构与分布

  武夷岩茶焕发青春

◆  2004年全市茶园面积

◆  有机茶专辑

◆  发展岩茶的优势

  茶叶病虫害防治

◆  有机茶园的开辟

 农残限量指标

 武夷岩茶制作工艺

◆  武夷岩茶的审评

◆  武夷岩茶国家标准
◆  加快发展武夷岩茶产业
◆  中共武夷山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公司荣誉  返回首页
 
   
  

电话:0599-5152999  手机:(0)13062284455 传真:0599-8357665
Address: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Email:xmx001@vip.sina.com
   版权所有©1999-2004 www.wuyishantea.com

Copyright©1999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