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武夷茶文 >> 正文

 


试论武夷岩茶大红袍的传统精神与时代走向


发布日期:[08-03-29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作者:黄雄

  本文重在阐述中国武夷岩茶大红袍因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在武夷山特定的自然、人文环境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起着净化精神、主导和谐、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这就是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精神。本文力求探索出传统精神如何与时代走向保持一致,如何在宏阔的茶文化背景下把武夷茶文化融入奥运精神,弘扬武夷茶文化的同时,探讨与时俱进发展武夷岩茶大红袍茶产业路子。

    关键词:传统精神 时代走向 大红袍品位 传统制作技艺 通向世界名片 面向世界 与奥运精神共融 健康消费

    中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地质特征以丹霞地貌为主。1999年12月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大会一致通过武夷山以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世界22个双遗产地之一。自此跨入世界著名山水行列,成为全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构成文化与自然遗产要素的不仅仅是碧水丹山,还有闻名遐迩的武夷岩茶。武夷岩茶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已有武夷茶的记载。宋代,武夷茶已成为皇室贡品。元代开始,朝廷在武夷山创办御茶园,督制贡茶。十七世纪,武夷岩茶开始远销欧美,受到上层社会的宠爱。1762年,瑞典植物学家林奈氏在《植物种类》中,就把"武夷种"(VAR BOHEA)作为中国茶叶的代表,一直沿用至今。一千多年的茶事活动,不仅在武夷山留下御茶园遗址、遇林亭窑址和随处可见的古茶园、古茶厂遗迹,并创立了独特的制茶、饮茶、茶艺表演,成为武夷山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文奥运的精神理念是"光明、团结、友谊、和平、正义",而中华茶文化的精神理念是"友情、亲善、吉祥、和谐"。武夷岩茶一千多年来熔铸成了以大红袍为人文资源的传统精神,正好与它们相融。在新的历史时期中跟随着时代走向,在与时俱进中相随着茶缘魅力,大红袍茶文化不是封闭的、单元的文化现象,她已是武夷山独特地域上培植起来的人文标志,名片标志,理念标志,时尚标志。

    传统精神根植于武夷岩茶大红袍品位的特殊性。唐朝诗人徐夤赞美武夷岩茶时写道:"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徐夤这句诗概括了武夷岩茶品位的特殊性, "岩骨花香"就是"岩韵"。武夷岩茶大红袍的生长环境离不开丹霞地貌的岩石,武夷岩茶赖以生存的是看似"贫瘠"的岩石风化后积淀的砂砾土壤层,富含利于岩茶生长的微量元素。

    品饮武夷岩茶首重岩韵,即"岩骨花香"的别称,长在武夷岩石上的茶丛,受其环境所濡,自然有其岩石一样的品性,有一种恰似岩之坚涩一样的实在精气,那就是"岩骨"。花在古文中可解为"华",茶树也有"华",也就是茶花,因此,花香即茶花之香。岩骨为"臻山川精英秀气所钟,品具岩骨花香之胜。"衍化而来。

    喝岩茶之趣,妙在悟出岩茶的"活、甘、清、香"四字内涵。1845年梁章钜在《归田园居》一书中说:"至茶品之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微乎其微,然也必瀹山中之水,方能悟此消息。"唐代刘贞亮把饮茶概括为"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十德是饮茶健康与修身之道的格言,与奥运精神、中华茶文化是相通的,武夷岩茶大红袍体现出丰厚的传统精神,是熔铸当代人道德情操、健康素质的生动体现。

    传统精神在茶工艺中得以升华。好茶也要好工艺。武夷岩茶的特性能够出类拔萃,独特的传统的制作工艺是重要因素。武夷岩茶所采的鲜叶是连嫩梗带叶的成熟鲜叶(即一叶半开面,俗称"一枪一旗"),独特的做青工艺体现在摇青与晾青的交替进行,动静结合, 通过茶青"走水",使茶叶"退青"又"返青"。在"走水"过程中,将梗脉中的内含物质带到叶面上。这就是武夷岩茶在初制过程中,使茶叶的内质发生了重大的理化转变。即茶叶嫩梗中涩感弱的非脂型儿茶素,含量是叶面含量的两倍;茶氨酸和游离基酸茎梗的含量是叶面的五倍。这些成分从梗脉向叶面分布,使叶面的儿茶素、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更加丰富。武夷岩茶焙制工艺独特,素有"武夷焙法,实甲天下"之称。通过炖火,低温火烘,使香气更加馥郁,滋味更加甘醇。这就是芳香物质含量更多的缘故。武夷岩茶的岩韵品质,是由武夷山独特的自然环境熏陶出来的。才使它们具特殊的岩骨花香风格。武夷岩茶具有乌龙茶的上乘品质,具有鲜明的"活、甘、清、香"鉴赏特征。为什么范仲淹会认为:"长安酒价减千万,成都药市无光辉。"呢?这是因为武夷岩茶中所含有的营养价值、药理作用极其宝贵,确实胜过了长安的酒价和成都药市的药价。

    武夷岩茶大红袍的时代走向是面向世界。武夷山九曲溪畔的御茶园起于元、明两代。据《茶考》史料载:元大德(1297-1307)年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使采茶充贡。元朝大德六年(1301),高兴的儿子高久住任邵武路总管,朝廷批准在武夷山创设皇家焙茶局,也称"御茶园"。武夷茶从而为贡品,每年精制龙团凤饼,贡茶由360斤增加到990斤。从18世纪起,武夷红茶(正山小种)成为英国皇家饮品,王公贵族竞相追逐品尝。武夷山还是与晋商共同经营茶票号的万里茶路的起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下梅至今还留有清代茶市遗址和与晋商进行茶贸易的实物。历史上的贤人名士范仲淹、欧阳修、梅圣俞、苏轼、刘子翚、朱熹等对武夷岩茶极力推崇,"武夷茶遂名驰天下",终于逐步从北苑贡茶中脱颖而出。

    武夷岩茶大红袍品牌的曾得到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极力推崇。1940年陈嘉庚率领南侨筹振祖国慰问团回国视察,9月27日亲临崇安(今武夷山市)视察,陈嘉庚先生品饮大红袍后,极为赞赏,要求当地政府要好好地保护大红袍。中共"七次"前夕,福建省代表范式人等人赴延安参加"七大"时,曾将武夷山大红袍带往延安。民国29年(1940年)20世纪60年代初,曾将大红袍送北京,毛泽东主席批示,以后就留在地方。从此,大红袍不再上送。

    1985年,日本女作家左能典代从1989年开始,连续8次组织带领日本茶道旅游团,专程造访武夷茶观并交流两国茶文化。左能典代编著了《活茶》、《岩茶》这两本书。左能典代的岩茶房已与日本700多家企业、4000多日本茶友及一批驻日各国使馆朋友,组成了传播武夷岩茶的文化沙龙。

9 7 3 1 2 4 8 :


【奇苑茶业公司茶事生产活动】
4月30日观察百年老枞水仙萌发情况
4月27日采制土国在水仙(详细图文报道)
4月26日采制天心岩水仙(简略)
09年春采摘九龙窠品种茶
武夷岩茶丹桂开始制作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汇款方式 | 网上预订 | 在线帮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咨询电话: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本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闽ICP备05000867号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