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陆廷灿《续茶经》 >> 正文

 


第六章 茶之饮


发布日期:[13-03-05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明代邢士襄《茶说》中说:在茶叶中加入香料,点茶时加入干果,就好比是女性貌美如花还要涂脂抹粉,娥眉如黛还要修染眉毛,反而冲淡了本色。

  明代冯可宾《茶笺》中说:适宜饮茶的时间和环境包括:闲暇无事、佳客相会、独自静坐、吟咏诗词、挥翰书画、逍遥自在、沉睡起床、隔夜醉酒、陈设高雅、精舍亭榭、领悟韵味、精于鉴赏、文雅童子。饮茶忌讳的人和事物包括:不按照正确的方法操作、劣质的器具、主客不融洽、冠裳严肃而礼仪繁苛、荤腥菜肴纷然杂陈、繁忙杂乱、壁间案头多有恶趣。

  明代谢肇(字在杭)《五杂俎》中说:古人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蒙山在四川雅州(今四川雅安),其中峰上清峰顶极为险峻污秽,是虎狼毒蛇生存的地方,采摘上面出产的茶叶,可以祛除百病。如今山东人以蒙阴山下的苔藓类植物作为蒙山茶,是不对的。但是蒙阴这种茶本性寒冷,可以治疗胃热之病。

  大凡具有奇香的花卉,都可以用来点茶。《遵生八笺》就说“芙蓉可以点茶”。但是今日的牡丹花、蔷薇花、玫瑰花、桂花、菊花之类,采摘来点茶,也感到清新悠远而不俗,只是不如茶叶容易得到罢了。

  北方人采摘初发的柳树芽,用来入汤点茶,据说其味道胜过茶叶。曲阜孔林的楷木,其嫩芽也可以用来烹点饮用。福建人用佛手柑橘、橄榄泡茶,品饮起来清香宜人,色泽和味道也仅比茶叶略逊一筹。又有人用绿豆轻轻炒过,投入沸水中冲泡,不久,色泽正绿,香味也不比新采的茶叶差。偶然借宿于荒村野店寻找不到茶叶,就可以以此替代。

  明代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人)《谷山笔麈》中说:六朝时期,北方人还不饮茶,甚而以奶酪与之相比,只有江南人喜欢品饮。到了唐朝开始征收茶税。宋元以来,茶的品种名目逐渐增多,但都是蒸过、焙干、研为细末,就像如今的香饼的形制,乃是以此进贡朝廷,并不是像今天的饮茶,只是采制而后烹点饮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饮茶不知道起源于何时。我们明朝以茶叶与西北地区交易马匹,西北地区则以茶叶作为药品,治疗各种疾病都能够痊愈,这也是前代所没有过的事情。

  明代周晖(字吉甫,上元人)《金陵琐事》记载:思屯,是南宋乾道(1165-1173)年间的人,见到万手软腿酸,就说:“这是五脏皆火的病症,不用服药,只有武夷茶能够解除。”茶叶以朝着东南方向枝条上的为佳,采摘以后用山涧泉水烹点,茶叶则竖着立起来,如果用井水烹点,茶叶则横着漂起来。

  明代李日华《六研斋笔记》中说:茶叶以其芳香甘洌清心悦神,不是读书谈道,不适宜轻易玷污使用。但如果不是真正契合道义的人,对于茶的韵味,也不容易品评考量。我曾经嘲笑时下名流的观点,以声音嘶哑的曲调为贵,以没有色泽的茶叶为贵。其实嘶哑的声音接近于哑,那么古人所崇尚的余音绕梁、响遏行云的优美歌声,竟然都被弃置不用。茶叶如果没有色泽,其芳香甘冽必定大减,况且芳香是鼻子所闻,甘冽是舌头所尝,色泽的有无,是眼睛所审视。茶的色泽、香气、味道从根本上说没有必然联系,如果以此而证彼、以色泽而取其香气和味道,难道不是违背常理吗?多么荒谬啊!

  苏州的虎丘茶有芳香之气而没有色泽,擅名茶中佳品。只是其馨香馥郁不如兰花芷草,与新剥开的豆花味道相同,鼻子所能消受的香气,也没有多少。至于入口的味道,甚至比勺水还淡。清澈甘洌的深水潭,哪里没有,为什么要相关衙门为之立法,让僧人污染呢?

  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天目山茶清香而不淡薄,苦涩而无毒害,正好适宜僧徒的漱洗品饮之用。笋蕨茶、石濑茶则太过寒酸俭朴,只适宜山野之人品饮罢了。松萝茶极为精致的上品才可以进贡朝廷,然而也有浓辣有馀、甘甜芳香不足的弊病,正如多财善贾的商人,即使含蓄而不露,但仍然免不了辛辣腥膻气味。分水的贡茶,出产得本来不多。叶大根老,冲泡不开,放入水中煎煮,反而会有奇特的味道。奉献这种茶叶的时候,如果能够得到千年的松柏树根做成的石鼎进行熏燎,就会足以与其醇厚老成之气相适应。

  “鸡苏佛”、“橄榄仙”,这都是宋朝人吟咏茶叶的词语。鸡苏就是薄荷,入口芳香辛辣;橄榄,则耐久咀嚼,回味甘甜。结合这两种口味,差不多符合茶的蕴涵;至于说称仙称佛,就应当在空玄虚寂中默默地求证了。不具备如此品位的人,终究难以与他们论说。

  欣赏名贵的花卉不适宜同时演奏音乐,烹点上佳的好茶不必要同时焚香,这是因为恐怕耳目口鼻相互牵制影响,不能够全心全意领略其精妙。

  上佳的好茶不适宜在吃饭时饮用,也不适宜在醉酒时饮用。因为醉酒时口渴舌燥,这时饮茶可以说是糟蹋了上佳的美味。上佳的好茶难道仅仅应当为庸俗的宾客而吝惜?如果是整天忙碌奔波于世俗的事物中,没有好的情绪,即使烹好了,宁肯等到冷却之后去浇灌兰花,决不让这些庸俗的肠胃玷污了我的好茶!

  罗界山庙后所出产的精品茶,也香气芬芳,回味无穷。只是稍嫌浓厚,缺乏云露清空的韵味。其品质比起虎丘茶略胜,可为之兄,比起龙井茶则胜过很多,差不多可为之父。

  天池茶为俗众所喜爱,虽无绵远的韵味,也不至于玷污寒月。其他各种茶叶都晦暗无色,只有天池茶翠绿喜人,令人感念。

  屠隆(字长卿,号赤水)说:茶叶在谷雨时节晴和日丽的天气采制的,能够治疗痰疾、咳嗽,有益于治愈百病。

  《类林新咏》记载:晋顾荣(字彦先,吴县人)说过:“有味的东西如,品饮而不会使人沉醉;无味的东西如茶,品饮之后使人清醒。”使人沉醉的东西有什么用处呢?

  《徐文长秘集·致品》中说:饮茶适宜精舍,适宜云林,适宜瓷瓶,适宜竹灶,适宜幽人雅士,适宜僧人道士,适宜终夜清谈,适宜寒夜独坐,适宜月夜松下,适宜花鸟之间,适宜清泉白石,适宜苍绿的苔藓,适宜素手汲泉,适宜红妆扫雪,适宜船头吹火,适宜竹里飘烟。

  明代胡文焕辑《芸窗清玩》记载:茅一相说:“我生性不能饮酒,而只嗜好品茶。清泉白石,可以濯洗五脏的污垢,可以澄清内心的智慧。品茶不停,就会感觉两腋习习,清风自然生发。我阅读《醉乡记》,未尝不神游向往。但是与陆羽、蔡襄上下议论,就又爽然自释了。”清代屠粹忠(字纯甫,号芝岩,定海人)《三才藻异》记载:雷鸣茶出产于四川蒙山的中顶,每年惊蛰前后雷鸣时开始采摘,品饮三两就能够使人脱胎换骨,四两就能够使人称为地上神仙。

  明代张大复《闻雁斋笔谈》记载:赵长白自己说过:“我平生没有其他可以庆幸的事情,只是不曾饮用过井水罢了。”这位老先生对于品茶,可以说能够尽其本性了。如今他已经年老,而且很穷困潦倒,生活起居大都不能像从前那样,但依然读书万卷,编撰《茶史》,因此可以称得上是天地间的多情之人。

  明代袁宏道《瓶花史》(当为《瓶史》)中说:赏花,品茶赏花最为高雅,清谈赏花次之,饮酒赏花最下。

  《茶谱》记载:《博物志》上说:“品饮真茶,令人少睡。”这是经过检验的事实。但是需要上佳的好茶才有效果,而且需要制成末茶品饮;如果仅仅以叶茶冲泡品饮,就没有效果。(此条不见于现存各《茶谱》。)明代陈继儒《太平清话》记载:琉球国的人民也通晓烹茶。在几案上设置一个古鼎,煮水即将沸腾的时候投入一匙茶末,以开水调制。一会儿奉上品饮,味道请香。

  明代陆浚原《藜床渖馀》记载:长安(今陕西西安)妇女有好事的人,曾在王侯之家看到彩色的信笺上写道:“一轮明月刚满,千门万户都披上一层清辉。这时如果只知酣睡,不仅辜负了大好月光,而且恐怕也会令嫦娥心生妒忌。选定十五、十六两个明月之夜,联合喜好饮茶的女伴,每人带着茶叶和茶炉,结伴来品饮聚会,叫做伴嫦娥。凡是有清雅志趣的同志,期盼您们的应允!朱门龙氏拜启。”明代沈周《跋茶录》中说:樵海先生(即《茶录》的作者张源,字伯渊,号樵海山人)是一位真正的隐士。平日不知道富贵人家为何物,只知道每天徜徉在青山白云之间,以饮茶来消磨半生光阴。他的确是深得品茶的真谛,可以弥补茶圣陆羽所没有达到的地步,先生可以称得上是茶中的良史。

  清代王《快说续记》中说:春日里外出赏花,郊外行走一二里,略感疲倦,口中也有一点渴,这时候忽然遇到一个主事的僧人邀请到精舍之中,未及通问姓名,便献上好茶,盘坐在竹床之上一连饮啜好几瓯,然后言谈话别,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

  明末卫泳(字永叔,苏州人)《枕中秘》中说:读书释卷、吟咏馀闲,竹林外煎茶的烟雾轻轻飘荡;花园深处、醉酒之后,茶铛中涛声响起煮水刚沸。个中的风味有谁能够领悟,唐朝的卢仝可与谈论;心下快活自省,宋朝黄庭坚(曾贬官宜州,故称黄宜州)《煎茶赋》中的名句怎么会欺骗我呢?

  清代江之兰《文房约》中说:诗书蕴涵着圣学的根脉,草木隐藏着精神的寓意。一草一木,每当其含香吐艳,发芽开花之时,人们凭栏临窗进行观赏,足以赏心悦目,有助于发人幽思。这时非常适宜烹点蒙顶石花茶,悠闲地品饮。

  与意气相投、亲密无间的同志盘桓周旋,往来于灵山秀水、奇峰怪石之间,采制佳茗。所以幽人隐士,纱帽笼头,自煎自吃。羊肠小道上的车声马迹,无不可以作为火候,如果饮啜不尽,姑且漱口弃置,这又好比称呼陆羽为茶博士之流一般。

  清代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钱塘人)《天禄识馀》记载:饮茶,有人说起源于南朝梁天监(502-519)年间,见于《洛阳伽蓝记》,其实不对。《三国志·吴志·韦曜传》记载,吴主孙皓每次宴请,无不持续一整天,韦曜不能饮酒,孙皓就暗中赐给他茶叶以代替酒。如此说来,三国时期就已经知道饮茶了。到了唐朝中叶,榷茶就与盐法相提并论,至今还是国家财政的支柱。

  清代徐葆光《中山传信录》记载:琉球的茶瓯很大,斟茶时只满到二三分为止,同时用一小块水果贮于匙内,这也是学习中国献茶的方法。

  清代王复礼《茶说》中说:每当花开之晨、明月之夜,贤主嘉宾欢聚一堂,纵谈古今,品鉴茶水的次第,天地之间还有什么乐趣超过这些呢?何必要等待脍炙鲤鱼,火烤羔羊,金樽银器,玉液琼浆,痛饮狂呼,才叫做得意尽情呢?范仲淹(谥文正)诗写道:“露芽错落一番荣,缀玉含珠散嘉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沈涵(号心斋)诗写道:“香含玉女峰头露,润带珠帘洞口云。”可以称为岩茶的知己。

  明末清初陈鉴(字子明,化州人)《虎丘茶经注补》中说:我曾经亲自采摘几个嫩叶,与品茶的同伴汤愚公用小茶焙烹点品饮,真的是豆花香味。从前市间所卖的虎丘茶,都是天池茶。

  陈鼎(字定九,江阴人)《滇黔纪游》记载:贵州罗汉洞,深达十多里,中间有一泓泉水,色泽黝黑,甘香清洌。用此泉水烹茶则呈现出朱砂色泽,品饮起来唇齿都变成红色,七天之后才能恢复。

  《瑞草论》中说:茶的功用,味寒,如果遇到热渴、胸闷、眼涩、四肢烦躁、关节不舒服等症状,姑且饮啜四五杯,其作用可与醍醐、甘露相抗衡。

  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说:茶叶,味道略苦,微寒,无毒。治疗五脏邪气,有助于思考,使人少睡,能够轻身明目,祛除痰疾,消除口渴,利于小便。

  四川雅州(今雅安)名山茶,有露芽、芽,都是火前茶,是说在寒食禁火之前采摘制造的。禁火之后采制的茶叶品质次之。还有枳壳芽、枸把芽、枇杷芽,都可以治疗风疾。又有皂荚芽、槐芽、柳芽,乃是初春时节采摘这些树的萌芽与茶叶混合在一起制成。所以如今南方人缴纳官茶,往往掺杂各种芽叶,只有茅芦、竹箬之类不可以入茶。除此之外,山中草木芽叶,都可以与茶叶调和,而以椿树叶、柿树叶效果更好。真茶本性极为寒冷,只有雅州蒙顶山出产的茶叶,本性温和,可以治病。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服用葳灵仙、土茯苓的人,忌讳饮茶。

  明代王象晋《群芳谱》记载有两个用茶叶治病的方子:其一是治疗气虚、头痛,用初春的茶末,调和成膏,放到陶杯中盖好。用巴豆四十粒,一次烧烟熏之,晒干碾细,每服用一匙,另外加入茶末,饭后煎服,立即可以见效。其二是治疗红白痢疾,用好茶一斤,炙干捣碎成末,煎成浓茶一两盏服用,即使很久的痢疾也适宜。还有大小便不通,用好茶、生芝麻各一撮,细细咀嚼,开水冲下,大小便就畅通了。屡次试验,立即见效。如果咀嚼不及,捣碎后开水送下。

  清代屈擢升《随见录》中说:《苏文忠集》记载有唐宪宗赏赐马总治疗腹泻、痢疾、腹痛的方子:用生姜带皮切碎如同粟米大小,用一个大铜钱与草茶等量煎服。元二年(1087),潞国公文彦博得了这种病,用各种药剂都没有效果,最后服用此方而得以痊愈。

9 7 3 1 2 3 4 4 8 :


【奇苑茶业公司茶事生产活动】
4月30日观察百年老枞水仙萌发情况
4月27日采制土国在水仙(详细图文报道)
4月26日采制天心岩水仙(简略)
09年春采摘九龙窠品种茶
武夷岩茶丹桂开始制作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汇款方式 | 网上预订 | 在线帮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咨询电话: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本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闽ICP备05000867号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