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经营武夷茶 >> 正文

 


漫话茶叶包装


发布日期:[10-07-26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走进星罗棋布的茶叶店里,琳琅满目的各式茶叶包装式样亦各不相同,有的古朴典雅,有的精美悦目,有的朴实土气……仿佛置身茶叶包装之大观园!其实,早在古代,我国茶农、茶商就十分重视和讲究茶叶包装。唐代的陆羽在《茶经》中就谈到了茶叶保鲜、保香的包装技术,说到一种封藏器物叫“堉”,它类似烘箱,以木作框,以竹编墙,外裱以纸,旁有一门,内分两层,下层放火盆,上层放饼茶,这是一种低温长烘用以防潮的方法,这说明早在唐代对于成品茶的防潮防霉就很重视。
        到了宋代,对茶的包装,特别对朝贡名茶的贮藏包装更加重视,有用蒻叶封裹,每隔两三天放在焙箱中以相当于体温的温度烘茶。宋代徽宗皇帝赵佶对茶事很考究,他的《大观茶论》中就进一步谈到茶叶的包装技术:“焙毕,即以用久竹漆器中缄藏之,阴润勿开,终年再焙,色常如新。”赵汝砺的《北苑别录》也说道:“圈以箬叶,内以黄斗,盛以在箱,护以重篚,花箱内外,又有黄罗幂之。”可见古人就知道茶叶有极强的吸附性,在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吸收水分和沾染异气味。到了明代,茶叶的保鲜包装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有用瓷坛装的、铜铸垆装的,也有用陶器缸装的,锡瓶装的。明代冯可宾撰写的《山茶笺》说的更科学:不论采用哪种包装,“如潮湿宜藏高楼,炎热则置凉处,阴雨不宜开坛”。但各种包装“以夹口锡器贮茶者,更燥更密,盖磁坛状有微隙透风,不如锡者坚固也”。这里,既提出了贮茶应注意的事项,又通过比较,证明锡器比瓷器更好。著名的功夫茶贮茶器具也习惯用锡质长方形茶瓶,显得古色古香,值得赞颂的是锡瓶装茶不易变味串味,是金属器具中的佼佼者。
        的确,茶包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民间茶包装多用自然材料,善于利用物料性能设计包装品,许多看起来似是“轻而易举”的包装及装潢手段,却具有科学、经济、牢固、方便携带、便于开启、防止变质的功能,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审美要求。在广东、广西有一种“竹壳茶”,顾名思义,竹壳是包装材料。按竹壳的天然纹路撕成数条,却不撕断,兜底而上,条条相叠,成桶状或形,内装茶叶,而后分段拦腰紧束数次,像是一串葫芦,底部贴大红方形标签,印黑字,全长不足五寸,壳香茶也香,加上标签的一点红,香色皆宜,甚是雅观。在闽台茶区,民谚“三分人七分装”常常被用来形容茶叶包装之重要,在当地茶区就有这样一个有关茶叶包装的故事:
       从前,有个叫祥瑞魁的茶商预测到茶叶有旺销趋势,就与伙计前往茶区采购。一路上,果见茶店亮出“本日茶叶售缺”的牌子。于是,他们日夜兼程奔赴茶区。途中,遇到一位叫范华的茶叶采购员。在客栈歇息中,他们聊到茶叶包装话题。范华说:“时下卖茶多是散装,容易受潮变味,不好存放。愚之见,应改用密封包装为宜。”祥老板不以为然,他说:“当务之急能多采购到茶已是万幸,何必多此一举且费钱。”他话虽这么说,内心仍觉范华颇富经商之道,就高薪聘他到自己门下。翌日,他们到达茶区,见客栈早已住满各地茶商。范华心里想:买主这么多,看来茶价会暴涨。思索间,他发现茶区艺匠正加紧编制竹箩,中层夹着箬竹叶。范华了解到这是装茶叶用的,就向祥老板建议:“我们何不把这里所有的茶箩包购了。”过了些时日,各地茶商因买不到包装物,茶叶受潮变味,后悔莫及。范华买下的茶箩竟奇货可居,赚了大钱。此后,他开了茶店更注重包装。有纸盒装、有锡罐装、有竹壳装……琳琅满目,他还请人专门设计茶叶包装,好马配好鞍,更加引人注目。于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茶叶畅销不衰。
   
9 7 3 1 2 4 8 :


武夷山茶叶包装要怎样设计?
茶叶包装里三层外三层"新国标"将有禁令
包装革命带来茶市创新 
茶叶包装须在“实”字上下功夫
现代茶叶包装的三大特点

【奇苑茶业公司茶事生产活动】
4月30日观察百年老枞水仙萌发情况
4月27日采制土国在水仙(详细图文报道)
4月26日采制天心岩水仙(简略)
09年春采摘九龙窠品种茶
武夷岩茶丹桂开始制作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