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位置导航:

 首页 >> 茶史茶俗 >> 正文

 


武夷岩韵文学(5):历代武夷岩茶著述举隅


发布日期:[08-04-11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古代的散文实际上是一个庞杂的体系,几乎凡不是韵文的作品都可以归入其中。唐宋以来,记载建茶(武夷岩茶)的专著、条记亦有100余种,它们是研究建茶(武夷岩茶)和武夷茶文学的宝贵资料。
  武夷茶散文类作品,人们所常见的有:
  唐人陆羽所撰《茶经》(738年)一书,率先提到建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100余年后,唐人杨华著《膳夫经手录》(856年)载明唐代贡茶己有“建州大团,状若紫笋”。五代毛文锡的《茶谱》(953年)中,“建州的露芽及紫笋”忝列名茶之列。
   及宋,丁谓《北苑茶录》(966~1037年,又名《茶录》),曾论及建茶采造之本。时人周绛撰《补茶经》(1021年?),记录建州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赏之可矣,如一旗一枪,可谓奇茶”。曾位及宰相的闽人蔡襄所著《茶录》,以记北苑茶事为主。该书分上、下两篇。上篇“茶论”,论茶的色、香、味、优劣基准,及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入盏、点茶等技术;下篇“器论”,对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盏、茶匙、汤瓶等器具作鉴定性论评。《茶录》最早记述制作北苑贡茶掺入香料的情况,最先提出品评茶叶色、香、味的标准,全面介绍品茶的方法,是继陆羽《茶经》之后最有影响的茶书。
   其后,宋子安和武夷山本土建安人黄儒分别撰著《东溪试茶录》(1055年?)和《品茶要录》(1057年)两书。前者详述北苑各茶焙及外焙的焙名、变迁、地点、品质等情况,论述茶叶品质与自然条件的关系,以及茶叶的采摘、品质成因,并第一次对北苑茶树进行分类,提出百叶茶、甘叶茶、早茶、细茶、稽茶、晚茶、丛茶等七个品种;后者十论建安茶弊的分辨: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蒸不熟、过熟、焦釜、压黄、渍膏、伤焙、辨壑源、沙溪,并论述了茶叶品质与气候、鲜叶质量、制作工艺的关系及其原因。
   极力推崇建茶的宋徽宗赵佶,据传亲自操笔撰写《大观茶论》(1107年),以建安北苑为背景,自序曰:“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该书对北苑贡茶的产地、花季、采摘、蒸压、制造、品质、白茶等进行论述;对罗碾、鉴茶碗盏、搅茶竹筅、水壶、杓、水质、茶叶冲泡等进行探讨;还论及茶叶的品名、贮存,及茶叶的色、香、味等,内容十分全面、丰富。
   建阳人熊蕃的《宣和北苑贡茶录》(1121~1125年)记载了从宣和到绍兴年间北苑贡茶的花色品种41种,及其制造时间、模型、尺寸。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其子熊克又补绘38幅茶饼图充实乃父原书。熊蕃门生赵汝砺认为《宣和北苑贡茶录》不够全面,遂搜集资料,撰成《北苑别录》一书。该书内容涵盖御园、开焙、采茶、拣茶、榨茶、研茶、造茶、过黄、纲次、载畲、外焙等12目。该书对茶叶的采摘、加工的论述极为详尽,对宋代团茶加工的介绍最为详细。
   明代许次纾于1597年撰《茶疏》,徐渤于万历年间著《茶考》,赵孟从撰《茶场记》,从不同的角度均对武夷岩茶多有记述:许著涉及产茶、炒茶、饮啜、宜节等内容,提出了“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两地独多,阳羡仅有其名,建茶亦非最上,惟有武夷雨前(茶)最胜”的看法。徐渤之著详述武夷茶之兴衰,其后又编《蔡端明别记》,辑录蔡襄与建茶之文章。赵著记叙武夷茶的兴起与入贡,详述了福建平海行省平章高兴“羡芹思献”,制武夷石乳入贡,奏设皇家焙局。
  清代王草堂(王复礼)著《茶说》(1707年),记录武夷始创“制青”工艺,为乌龙茶最早的文字记载。王濡《闽游论略》、周亮工《闽小记》、蓝陈《武夷纪要》、陆廷灿《续茶经》、王士桢《王氏农书》、梁章钜《归田琐记》、阙名《武夷纪胜》、郭柏苍《闽产异录》等著述,亦论及武夷山岩茶。

9 7 3 1 2 4 8 :


【奇苑茶业公司武夷岩茶商城】
大红袍
名丛系列
肉桂系列
水仙系列
正山小种红茶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汇款方式 | 网上预订 | 在线帮助


Copyright © 2003 - 2008 武夷山奇苑茶业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咨询电话:0599-5152999

地址: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新村208号
本网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登记备案(闽ICP备05000867号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