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景点介绍                                

 

        接笋峰

 

 

铁象岩之后一峰突兀壁立,就是武夷山著名的三十六峰之一接笋峰。接笋峰西壁贴壁一石,高约90米,形如贴壁而生、扶摇直上碧空的新笋,巨岩半腰又横裂三痕,仿佛断笋续接。相传接笋峰原叫小隐屏,峰麓石堂寺有100个僧众,但99个和尚好吃懒做,不守清规,还经常糟踏在寺里住宿的妇女香客。这事被三皇元君知道了,就变作三个姑娘到寺里求宿。夜里,99个坏和尚果然入室妄为。三皇元君一气之下拔剑从小隐屏上削下三块巨石,把石堂寺砸得稀烂,99个坏和尚全部压死,只剩一个好心的小和尚。为了让人们记住这个教训,三皇元君又把砍下的巨石堆接起来,紧竖在小隐屏峰壁。因为接成的巨石象直耸云天的春笋,腰间还留下明显的接痕,所以人们就把小隐屏叫做接笋峰,也叫接笋岩、仙接峰。
    接笋峰高峻险绝,是武夷山三险峰之一。仰望接笋峰,危岩耸碧空,宛如一剑刺天。壁上几乎连飞鸟都无处落脚。攀登接笋峰,需由茶洞隐屏峰北麓,入留云书屋石坊门,蹬铁梯上鸡胸岩,过仙凡界,经痴颐窝,再攀龙脊,缘石磴走数百级始达峰顶。一路攀崖越岭,穿涧过桥,险象环生,惊心动魄。故明代童子诗人张于垒称"此峰为华山影子,或谓奇险胜之"。
    接笋峰顶旧有元元道院,明著名道士汪三宝、刘端阳建。明嘉靖年间,汪三宝、刘端阳到武夷山,宿大王峰下止止庵,拜谒其祖师、全真道南宗五始祖白玉蟾,萌发了在武夷山建道院修炼羽化升天的念头。汪三宝还写了《谒止止庵白真人祠》诗一首。他们选择了上分下合、四面悬崖陡壁、奇险不可攀登的接笋峰、隐屏峰。两道士在此架设木梯,创建道院,历时约10年,到嘉靖三十五年(1556)始成,称元元道院。道院后建仙奕亭,请邹守益书额勒字石壁,又在院左凿石为方井,清泉涓涓不断地沁入井中,传说此泉是天降仙露汇集而成。
    嘉靖三十八年,福建巡按樊献科与福建督学使、明代后七子(文学家)之一宗臣到接笋峰巅拜访汪、刘两位道士。樊献科为道院书?quot;怀仙馆"三字,故此后亦称元元道院为怀仙馆。宗臣为院左方井书"仙掌露"三字,勒于石壁,方井因之也称承露井。他们还在云窝伏虎岩上书刻以记此事。嘉靖四十三年,巡按福建监察御史李邦珍同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姜儆也曾到接笋峰访汪、刘两位道士。
    万历元年(1573),汪三宝脱形(死)后,遗蜕被裸葬在接笋峰定心亭后的小楼栖霞所内,这个岩穴因而又称痴颐窝。大约在万历四年,刘端阳也脱形反真,藏蜕于隐屏峰顶的南溟靖。现道院及亭、所等都已无存,痴颐窝、承露井及石刻尚存,并重建仙奕亭。
    在接笋峰顶,现建有观棺台,台上架有高倍望远镜,可眺望隔溪大藏峰半腰岩洞里的船棺和虹桥板等。

 

 

 

返回首页 | 关于国旅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网上预订 | 交通指南

©2000-2008 版权所有 武夷山中国国际旅行社 www.513cits.com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观景路35号   邮编:35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