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当前位置:返回首页  >>景点介绍                                

 

        曲沿途景点

 

九曲溪自雷磕滩顺流而下,绕小藏峰折而向南,至玉女峰为二曲。二曲虽然流程不长,但两岸名峰荟萃,隔溪争艳。溪南临溪而立的玉女峰,为武夷山标志性的山峰,也是受游客青睐的最佳景点。宋代学者朱熹的《九曲棹歌。二曲》赞曰:“二曲亭亭玉女峰,插花临水为谁容?道人不作阳台梦,兴入前山翠几重。”二曲溪北的景致又与溪南迥然不同,错落的峰岩或硕大无比,或小巧玲珑。岩体硕大的名峰有仙榜岩,纤巧的则有翰墨石、三杯石等。水中景致诸 如浴香潭、印石、香梳石等等,也令人目不暇接,心旌摇动。

竹筏绕过小藏峰,进入二曲,见西岸一岩削如城垣,危壁兀立,叫仙馆岩,即三曲宴仙岩的后背。岩上有崖洞,洞深且广,有如石屋一般。洞内石头罗列,宛如几榻。传说是“仙家翰墨之馆”,亦即仙家读书的学堂,故又称学堂岩。南宋学者刘斧诗句云:“苍崖闷仙馆,时有读书声,馀韵出云表,泠泠清风生。”仙馆岩半腰有洞名石函洞。洞内存放一个石函。石函里装着所谓武夷十三仙之首魏王子骞的颅骨,石洞口填以石灰粉,封闭甚固,洞口下方嵌有明代巡按樊献科立的一方青石碑碣。破除迷信的碑文严斥道士托仙蜕之名以欺罔世人,遂将颅骨从宫观移此封存,故此外俗称“太子头”。岩壁南隅的岩缝里,有插进洞内而微露洞外的虹桥板两处,一处4块,一处2块,距岩趾约12米高,岩壁峭陡,无路可攀。

仙榜岩

仙榜岩对岸一壁横亘,崖面布满龟纹似的劈皴裂痕,古人喻之为比“虫文鸟篆”更难识别的仙家榜文,因而名仙榜岩。粘附于仙榜岩上的一块天然岩石,形似墨锭,古人比拟为书写仙榜书文时所用的翰墨,称翰墨石。仙榜岩、翰墨石与隔溪相望的仙馆岩同为一组蕴含仙人文化内涵的自然景观。翰墨石又酷似一个色彩斑斓的古花瓶,石上生长着两株宋桂,就像插在瓶中的一束鲜花。民间又把这块奇石衍化为虎头,俗称“老虎戴金花”。仙榜岩下水中又有3处小石景:一石位于从三曲转入二曲交接处。此处曲水击石,铿锵作响,声如仙乐,名为水乐石。这一处水滩也随之称为水乐滩。另一块石头微露水面,形如道冠,称为道冠石。距此不远的水中岩石则被溪水冲激成三个小孔,如三个酒杯,称三杯石。

玉女峰

在筏上举目南望,端见一峰亭亭玉立于溪南,这就是以挺秀、窈窕见奇著名的玉女峰。玉女峰岩壁秀润光洁,宛如玉石雕就,俨然是一位秀丽绝伦的少女。“插花临水一奇峰,玉骨冰肌处女容。”这是古代诗人对该峰风采神韵的真实写照。在峰壁中间,还有一条水平节理,就像玉女的细腰饰带。玉女峰是武夷山典型的柱状山之一,峰壁有两条垂直节理,把柱状体分为高度递增的三块削岩,山民则把它敷衍为比肩俏立的玉女三姐妹。早高一块的顶峰上秀林葱笼,花卉攒簇;中间的一块,除了丹壁较红外,通体又呈白垩色;岩体最小的,则与一曲的大王峰隔溪遥对,于是山民又演化为“大姐爱戴花、二姐爱脂粉、三妹爱大王。”但以整座山来观赏,该峰着实酷肖一位袅袅婷婷、有姝丽之态的玉女,相隔曲水与一曲的大王遥遥相对,就像一对含泪相思守望的情人。清朝文士陆廷灿诗句云:“亭亭独立水云隈,石作身心不受猜。纵有大王峰在望,肯教行雨学阳台!”玉女峰素称无径可攀,但在峰壑半壁却留下先民活动的踪迹。该峰的“大姐”、“二姐”两岩的连体缝隙里还横架着两块虹桥板,民间俗称“鲁班尺”。玉女峰南侧一峰峰首西顾,形如勒马,俗称勒马岩,又名西来峰。因与玉女峰咫尺相近,古人把它比为玉女梳饰的妆台,也是隔溪窥视大王的镜子,故又叫妆镜台。面向溪曲的崖壁上勒有明代巨幅石刻“镜台”。

玉女峰麓是二曲尽处的一泓深潭,碧水清澈,波平如镜。潭中倒映着玉女峰的倩影,恍如玉女临水梳妆。古时潭侧两岸广植檀香树,故名檀香潭。清代诗人施闰章喜爱其峰影闪烁于溪中,有如玉女濯于清涟而倍加妖娆,遂改名为浴香潭。潭中有二块小石,一石方正如印,称印石,民间衍为对岸大王赠予玉女的定情之物;另一小石形似梳子,称香梳石,民间传为玉女晨妆时用以梳理云髻青丝,又传说此为玉女回赠大王的信物。

这一组峰、石、与一曲溪北的大王峰、铁板嶂共同流传着一则感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天上玉女下凡到武夷山,与武夷山勤劳勇敢的大王相爱。这事被在武夷山修炼的铁板怪知道了,就向玉皇大帝打了小报告。玉皇大帝亲到武夷山劝玉女返回天庭,但玉女誓死要留在人间,与大王长相厮守。玉帝无奈把玉女和大王都点化为石,这就是大王峰和玉女峰。他俩互赠的信物大王印和香梳也落入水中化为石。为了防止他们相聚,玉帝盛怒之下又把铁板怪点化为石,间隔在大王峰和玉女峰之间,这就是面目狰狞的铁板嶂。

 

 

 

 

返回首页 | 关于国旅  | 联系我们 | 公司荣誉 | 网上预订 | 交通指南

©2000-2008 版权所有 武夷山中国国际旅行社 www.513cits.com 版权所有
公司地址: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观景路35号   邮编:354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