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数越后面  内容越新                                                                                  页数越后面  内容越新


清茶淡饭累积起的茶米寿


□  邹全荣(《行走民间》书稿 )


    在乡村民间,清茶淡饭一直被当做是百姓生活的写照。清茶淡饭也体现了儒学传统观念中勤俭持家的原则。春秋时,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俭朴是有德者共有的品质,奢侈是恶行中的最大危害者。我们常听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都是百姓日常生活的物质条件。于今天一些人来说,这些都是太低级的物质需求了。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和丰富,自古以来就被奉为神圣的“七大件”,如今却被衍化为坚守宁静与淡薄的生活理念。


    在乡村,有许多耄耋高寿者。这些乡村寿星们一直过着粗茶淡饭的日子,年寿虽高但身骨健朗,精神矍烁。他(她)们说,日日思茶饭,身子骨才会健朗呢!这让人想起伏羲时代的神农。神农为带领芸芸众生寻找能养体强身、抵御风霜病痛的食物,他亲口尝百草,一天就遭遇到七十二次中毒的危险,神农幸遇一种叫“荼”的草,“荼”就是现在所说的茶,神农中毒的症状才得以解除。茶也从此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饮品。神农还广教人们种五谷杂粮,食五谷杂粮。五谷杂粮成了养育中华民族大众的主食。


    那么,茶也好,米也好,它们与长寿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要说说传统习俗中长寿的雅称。民间对长寿者的称呼有:60岁称为花甲之年、耳顺之年、还乡之年;70岁称为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国之年;80、90岁称为朝杖之年、耄耋之年;寿得3位数100岁的称为期颐之年。在民间,为长寿者祝寿,大量地引用了字谜物谜。比如民间常用的喜、米、白、茶这四个字,它们分别蕴藏着与寿相关的文化信息。喜字代表的是“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看似七十七。稻谷之米,代表的是米寿:指88岁,因米字看似八十八。象征长寿者须发银白的白字,代表的是白寿:指99岁,因百字少了一横,就是白字。百姓家居常用的茶,代表的是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以茶促寿,在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记载。《诗经·豳风·七月》中写道:“采荼薪樗,食我农夫”,写出了劳动者以采食茶叶的艰辛生活,从而可得眉寿,眉寿者,眉须皓白者。孙中山先生极主张“茶寿”一说,赞美茶“是为最合卫生最优美之人类饮料”,“中国常人所饮者为清茶,饮食者为淡饭”,“穷乡僻壤之人”,粗茶淡饭,“不及酒肉”,“常多上寿”。现代学者林语堂也说:“我毫不怀疑茶具有使中国人延年益寿的作用,因为它有助于消化,使人心平气和。”

 
    中华寿神彭祖“因慕闽地不死国”,于是来到闽北武夷山修炼,洪荒年代以栽培武夷岩茶和饮武夷岩茶为乐事。饮茶遂成为武夷山民间生活中的习俗。就连苏东坡、范仲淹、陆游、朱熹、李纲等一大批仕宦名流,也时常在武夷山从事斗茶活动。苏东坡品饮武夷岩茶时感慨道:“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意思是说魏文帝游西山,得仙人丸药,服后身生羽翼,这样的事太玄妙了。与其企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风生”,那才实在。一言以蔽之,坡翁是说,为长寿而求仙,不如去喝茶。 五代时学者王文锡在《茶谱》中记载道:茶是“万病之药”,有“返老还童之功”。《旧唐书•宣宗纪》记载道:洛阳来了位130多岁的僧人,宣宗问他:“服何药如此长寿?”僧答:“贫僧素不知药,只是好饮香茗,至处唯茶是求。”长寿的秘诀是饮茶。现代科学证明,茶富于营养,饮茶能满足人体对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茶能治病,是因为茶中含有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的咖啡碱、儿茶素、维生素类、矿物质微量元素、氨基酸等物质。日本科学家发现,茶抗衰老的作用约为维生素E的20倍。


    民间谚语说:“千金难买老来瘦”。走进民间你会发现,那些茶寿老人、米寿老人尽管身骨嶙峋,但精神矍烁,目光炯炯。他们厮守了岁月的平淡,身不积膏脂,体唯留风骨。民间健康谚语又说:“人是铁,饭是钢”,钢比铁更具硬度,因此说,饭的能量支撑着生命。多吃五谷杂粮大米饭,保持饮茶乐趣,人们所追求“米寿”、“茶寿”的生命质量标准,就会达到。

----------------------------------------------
网络实名:武夷岩茶、武夷山大红袍
通用网址:武夷岩茶
武夷岩茶在线  www.wystea.com

2007-02-14  

 

返回茶叶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