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导航:

首页 >> 茶史茶俗 >> 正文

 


武夷山悠久历史和现代概况


发布日期:[10-11-24 ] 收集整理:[武夷山奇苑茶业公司]




  武夷茶制作发展史

  武夷岩茶在我国茶叶发展史上,谱写了十分重要和光辉的一页。

  汉代已有制茶传说。二千多年前的汉武大帝曾“祀武夷君用乾鱼”,可见武夷茶在南北朝时已闻名于世。

  唐代已见制茶、品饮诗文。唐时的武夷山已被朝廷封为“名山大川”,武夷茶也随之被奉为珍宝。职方员外郎孙樵(约825-885)在《送茶与焦刑部书》中,将武夷茶拟人为“晚甘侯”。唐乾宁元年(894)进士、秘书省正字徐夤的《谢尚书惠蜡面茶》诗:“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中也写到产地、祭祀、制作、运输、煮饮。

  宋代制成精致龙团凤饼茶。宋代隐居、游历武夷山的文人骚客日众,茶事兴盛。当时的武夷茶名曰龙团凤饼茶,其制作工艺十分讲究:采摘要精细如鹰爪,采后要拣剔去杂,蒸青到适度,榨去油脂,研之为膏,压入模成团饼,再温火焙干。模中刻有龙凤,故曰“龙凤茶”。元代正式制作贡茶。唐、宋时的悄然入宫,使武夷茶名声日显。武夷茶入贡时间长达255年。

  明代制出散茶和发酵茶。随着朱元璋颁“罢龙团,改制散茶”的诏令,武夷茶民改制作团饼茶为条形片形茶。时多为蒸青散茶。此间便出现了始于明代、盛于清代的“正山小种”红茶,此茶深得欧洲人欢迎,多为外销茶。所以说,武夷山市是红茶的发源地。

  清代制出半发酵乌龙茶。武夷岩茶(乌龙茶)初始于16世纪明代,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至清中期乌龙茶制作工艺始臻完善。当代茶叶专家、乌龙茶泰斗张天福也说:“乌龙茶继武夷茶之后,为半发酵茶,产地由武夷传到建瓯、安溪各地,并传入台湾。”清名僧释超全在《安溪茶歌》中亦有“溪茶(即安溪)遂仿岩茶样,先炒后焙不争差”之句。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国家改革开放,武夷岩茶生产得以发展。五十多年来武夷岩茶产量逐年增加,大红袍繁育成功,基本保持了母树大红袍的特征,已大批量上市;武夷茶艺走南闯北,飘洋出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茶艺艺术之乡”桂冠叠戴,武夷岩茶又焕发青春。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奇苑茶业公司淘宝网店二维码

奇苑茶业公司微信号

(奇苑公司微信号及公众微信号)

(登录微信后,请在微信的“发现---扫一扫”)

【更多武夷山茶叶新闻】
更多>>>>

公司茶园基地

(点击照片可放大)

九龙窠(一) 九龙窠(二)
北斗峰茶园 天心庙前茶园
天心岩火焰山茶园 天心岩土国在茶园
水帘百年老枞水仙 牛栏坑茶园
慧苑竹窠茶园 悟源涧茶园